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财经

重磅!17部门联合发文!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支持措施来了这些行业迎利

栏目:财经    时间:2022-11-03 17:14   来源: 东方财富   阅读量:4786   

日前,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性护理服务体系,完善产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扶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7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

全国各城市今年将发布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优化生育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指导意见提出了完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质量,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家庭关爱婴幼儿能力等四项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的措施

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各省市县都要设立政府举办的规范化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优质产科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儿科国家建设10个左右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分布扩大分娩镇痛试验推进辅助生殖技术体系建设

在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全国所有城市将出台并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实施公共托幼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性托幼服务专项行动,将带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投资公办托儿所,幼儿园收费标准由地方政府制定,加强普惠性托儿所,幼儿园收费监管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关怀服务加快制定家庭托儿所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拓宽苗圃建设项目申请范围,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建设补助教育机构按照居民生活价格使用水,电,气,热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托幼服务发展基金,对托幼行业提供增信支持

辅助生殖技术将逐步纳入医保,住房政策将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完善产假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职工假期待遇国家统一,规范,制定和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支付政策,强化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的保障作用,确保生育保险基金安全指导地方政府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指导意见还对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支持措施促进积极生育,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作出了具体安排。

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公租房轮候和分配规则,将家庭数量和构成纳入轮候排序或综合评分因素,让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直接组织选房,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交换政策如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上学等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住房情况及时调换

指导意见提出,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多子女家庭无自有住房且在缴存城市租房的,可按实际租金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

指导意见还强调了税收和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出3岁以下婴幼儿保育费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建立用人单位依法保障劳动者生育权益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提供妇幼保健,育婴服务,相关职业培训和消费品生产的企业的资金支持

指导意见强调建设有利于生育的就业环境,敦促用人单位将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纳入集体合同和保护女职工权益的专项集体合同,探索检察公益诉讼,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益。

很多行业有望受益。

优化生殖服务有望促进辅助生殖产业的发展。

东莞证券表示,医学上,大龄女性的临界值是35岁目前想生三胎的女性很可能已经进入高龄产妇梯队,卵子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妊娠成功率相对较低辅助生殖技术可以通过医疗辅助使不孕夫妇怀孕,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辅助生殖产业有望在政策的推动下加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使用的促卵泡激素等辅助生殖产品需求有望增加

指导意见提出发展普惠性护理服务体系,有利于婴幼儿护理产业的成长。

据经纪人介绍,国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性服务,包括推动建设性价比高的托幼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等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婴幼儿护理市场规模从600亿元增长至18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69%,婴幼儿护理需求快速增长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的婴儿入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三孩政策促进了每年新生数量的增加,托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未来,中国婴幼儿托育率将继续提高,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券商研报显示,国家积极推动三孩政策的实施如果新生儿数量增加,将直接增加对婴幼儿奶粉,童装,玩具,母婴用品等产品的需求,利好相关行业同时,新生儿数量的增加使得市场容量扩大,有助于缓解市场竞争压力,优化市场结构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有望凭借品牌效应,技术壁垒等优势提升业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