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文化

文物修复:用传统工艺传承中华文明

栏目:文化    时间:2021-10-29 13:39   来源: 中新网   阅读量:4430   

近年来,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文物修复师成了热门的“网上名人”职业,每年申请故宫博物院修复文物的年轻人迅速增加,造成了“千里挑一”的火爆局面。近期,文物技能人才培养迎来两大优势:人。一是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二是《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外发布。在良好的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将加入文物修复的行列,用传统技艺传承中华文明。

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坚持老手艺不容易。

10月22-2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山东省文物局承办,曲阜市人民政府、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曲阜三孔古建筑项目管理处协办的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在山东曲阜举行,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这是继2018年首届全国文物修复技能大赛后,国家文物局第二次举办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记者施雨岑)。

参赛选手有的来自博物馆或考古研究所,有的来自职业院校或古代建筑公司。比赛分为古建筑木作、古建筑瓦作、古建筑彩画、瓷器文物修复、考古勘探和书画文物修复六个项目。建立了理论评估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文物修复师有什么绝活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比赛现场,古建筑木构工程要求制作一个“冰裂”窗,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传统的花窗之一。玩家需要根据现场派发的施工图纸,在规定时间内用传统工具和榫卯技术制作一个木窗。

做起来不容易。窗框需要使用13个檩条,檩条之间有20多个连接点,平均每个檩条有两个插座。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中间的五角大楼。如果五角大楼做得好,窗口就成功了一半。想要做好这个窗口,就要精心设计,然后手工搭建,这是对玩家技能和耐心的全面考验。

古建筑瓦当比赛的内容似乎更简单。玩家要砌一面1平米左右的缝墙,手工磨3块砖。虽然砌砖墙并不稀奇,但专业古建筑修复师的技术要严格得多,不仅丝缝均匀,而且缝隙宽度也要控制在2-3 mm之间,砖面没有大的坑洼,所以墙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必须是直的。手工磨砖对技能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切磨五个面。切砖时尽量同向,磨砖时需要磨砖面边缘。总之,古建筑的制瓦是一项粗糙而精细的技术活动。而且一块砖的重量超过十公斤,对建设者的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首次设定专业标准。

人才评价更加规范。

一流的文物保护需要一流的工匠。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难以评估。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标准和操作规范,文物修复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行业需求,已成为影响文物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103010包括壁画、纺织、金属、石材、陶瓷、纸书画、出土竹木漆器、土遗址、木作、泥瓦作品、漆作、石作、彩画构图等13个专业方向、65个专业等级,全文7.5万余字。

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物修复人员作为直接采取措施处理文物的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文物的安全,决定着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的质量和水平。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在曲阜举行,6项比赛中有5项对文物修复技能进行了考核。举办这样高标准的比赛,为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相互学习的舞台,也是促进文物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文物修复面临巨大压力。记者19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充分考虑文物修复师从业特征及基本要求,规定了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文物修复师相应等级技能鉴定评价,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评审方法和方式进行了要求。

匹配支持至关重要。

估计一个熟练的青铜修复师每年能修复20件左右的文物。一个熟练的书画修复师每年能修复12件左右的文物。全国范围内,文物编纂修复人员仅有2000余人,但我国有数千万件急需修复的古代文物。

随着文物修复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一名合格的年轻修复师不仅要接受传统“师徒”的培养,还要掌握化学、物理、材料学、艺术史等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即使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如果你耐不住寂寞,吃不了苦,这条路上还是很难走远。

为此,各地都在努力加强文物修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山东为例,近年来,该省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和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实施。根据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研究机构的评价等级,确定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适当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完善公开招聘条件和方式,拓宽吸引人才渠道;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绩效工资分配向创新岗位做出突出成绩者倾斜。实行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制度,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制定文物表彰奖励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体系,山东实施高层次文物人才培养计划,建成山东省文物专家智库。依托重大项目。

和科研基地,培养文物修复、水下考古、彩绘彩画、壁画等急需紧缺人才。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紧缺管理人才。采取专业培训、高校深造、师父带徒等形式,着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

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山东积极落实“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通过与高校及研究机构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文博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鼓励支持文化艺术类院校设立文物保护专业,探索文博职业教育新模式。建立文博人才实习基地,鼓励引导高校学生到文博单位实习锻炼,并重视民间匠人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文物修复师赋予文物新的生命,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随着文物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和制度的进一步推动落实,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成长为大国工匠,将中国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下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