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网 - 鲁东生活门户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东网 -> 文化

当沉浸式展览迎来春天,看展只是自拍之旅吗?

栏目:文化    时间:2018-07-27 09:37   来源: 网络   阅读量:8158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宋宇晟)你可能难以想象,用饺子做一个展览会是什么样。最近,一个名为“正经饺子馆”的展览在北京三里屯开展,迅速成为“网红拍照圣地”。在某购物分享社区中,近300篇笔记记录了自己的观展体验。记者注意到,类似“是个拍照的好地方”的观展体验成了绝大多数。

这是个什么样的展览?

从“正经饺子馆”展厅的入口开始,目之所及的一切就都和饺子有关了。

通向展厅拱门的天花板就挂满了勺子,整个展厅正中摆了一个镶满人工水钻的巨型饺子,吃饺子的碗大到可以让人爬进去、醋瓶子远高出一个成年人的身高、秋千被做成了一头大蒜的模样、游泳池里也装满了蓝色的饺子、泳池边还有一只大漏勺、展厅外还有饺子口味的冰淇淋……

当然这些饺子、醋、大蒜都不是真的。它们只是展品。

为什么要把饺子拿来展览?项目创始人郑国慰告诉记者,这似乎是团队“拍脑袋想出来的”。“我们当时拿下了几块可以办展览的地方,其中的三里屯是年轻人经常去的地方,也有很多网红餐厅。我们就想,不如做一个以吃为主题的展览,又在北方,那我们说就做‘饺子’吧。”

展览从七月初开始,每到周末,“正经饺子馆”都引来众多访客排队体验。记者探访该展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来看展的人都在拍照。

沉浸式展览的“春天”

无独有偶,像“正经饺子馆”这样需要参观者交互体验并沉浸其中的展览近年来愈发常见。

较“正经饺子馆”晚开幕的展览“棉花糖与白日梦”也运用了类似的方式,只是换做以棉花糖为主题,让参观者沉浸于巨大的棉花糖之中。

此外,一些高科技展览也采用了沉浸式的形式——去年的Teamlab“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今年故宫的“清明上河图3.0”等展览都将参观者置于展品之中。

与其说在看展览,不如说是访客在参与整个展览的过程。郑国慰从去年底就开始关注沉浸式展览,他觉得这正在成为“一个潮流”。

“把一个展览用互动的形式做出来,就是让更多人去参与展览。我们里面每个场景,都是参观者进入到里面之后,这个场景才是完整的。”他说。

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曾在“清明上河图3.0”开展时表示,类似的技术手段正是“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新方法’”。

拍照是看展的终极目的吗?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样的展览似乎已演化成为访客的“拍照圣地”。

记者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搜索前述几个沉浸式展览,照片是最为常见的体验成果。“每个装置都可以互动也都适合拍照”、“是个拍照的好地方”……这类评论也是关于这类展览的主要“感受”。

“我觉得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郑国慰认为,在社交网络崛起的时代,拍照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

“我们不排斥拍照,这本身也是一种传播方式。”他告诉记者,展厅现场的工作人员甚至会帮参观者拍照,但这并非这个展览的终极目的。

“工作人员们并不只是站在那或者帮别人拍照,他们也会向大家传达展品的故事、背景。” 郑国慰说,与拍照相比,他更希望这类的展览可以改变大家观展的习惯。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接触到艺术、文化的东西,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他说,当下有太多的当代艺术是基于“艺术家表达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这“反而让更多人无法接受”。“所以我们希望给大家打造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互动,而不只是单向的传递。”

同时,他还有另外的想法——给年轻人眼中的饺子注入新的内涵。

饺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前每到固定的节日一家人都会包饺子、吃饺子。“它已经是中国的一个符号,但对于年轻人来讲,饺子只是个吃的东西,就是速冻水饺。”

“我希望大家看过展览,再看饺子的时候,心里想法会不一样,会觉得它们是好玩的。”他说。(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